巢湖市烔煬鎮鳳凰村: 執黨建引領之“筆” 繪鄉村振興之“圖”
發布時間:2022-05-10 11:31:03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4810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巢湖市烔煬鎮鳳凰村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圍繞建設“文明村居·美麗鳳凰”發展目標,落實“黨建強基、產業興村、文化提升”發展思路,著力把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行動優勢,推進黨建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起筆”組織建設,繪就“農業強”的新畫卷。嚴抓村“兩委”班子建設,優化干部隊伍結構,2021年底換屆后,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共6人,平均年齡32歲,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1人、大專5人。不斷強化黨員教育管理,按月制定黨員學習計劃,堅持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強化黨員干部素質。加強黨員管理,規范黨員臺賬登記,定期組織各類黨員參與黨內組織生活。推行“政策宣傳+理論學習+互動交流”戶外授課模式,創新開設“路燈下的課堂”“流動黨員直播課”“黨史走讀”活動,緊緊抓牢老年黨員、流動黨員、青年黨員三個主體,貫通黨建工作“最后一公里”。2021年,鳳凰村獲得烔煬鎮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運筆”產業發展,繪就“農民富”的新畫卷。全村原有4個可以給原貧困戶分紅的項目,分別為溫室大棚扶貧產業園、瓜蔞扶貧產業園、光伏扶貧項目、鎮食品產業基地。其中瓜蔞扶貧產業園,流轉盤活土地200畝,采取“村+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脫貧戶就業、分紅增收,同時安排20余名困難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新增100畝稻蝦養殖基地、200畝紅高粱種植示范基地2個村集體經濟項目,有力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提升。探索“反租倒包”模式,流轉500畝拋荒田種植紅高粱,有效降低秸稈禁燒壓力,二期流轉657畝土地種植紅高粱,紅高粱種植面積有望逐步擴大到2000畝。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0萬元以上,2021年集體經濟收入達71萬元。
“收筆”鄉村治理,繪就“農村美”的新畫卷。結合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廣泛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疫情防控等開展志愿服務,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實用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今年以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60余次,受益群眾630人。爭取項目資金1500萬元,深入推進14個較大自然村“五化三改”整治,安裝太陽能路燈251盞,改廁450戶,修建了戶戶通水泥路及文化娛樂廣場,為堘子夏、二份蔣、梁巷3個自然村安裝群眾健身設施4處。新建太鳳路、潘張路、潘西路、馬山路等自然村水泥道路或瀝青道路。近三年共新建10條村道約15公里,新擴建5.5米寬橋梁2座,有效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2020年,鳳凰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榮譽稱號。(烔煬鎮 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