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質的人才隊伍 建設高品質的美麗鄉村——巢湖市柘皋鎮趙承友
發布時間:2019-08-05 11:37:08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4461
此次杭州人才工作者培訓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與產業人才集聚、創新驅動與人才戰略、鄉村振興人才新舊動能轉換等內容開展采用主題宣講和專題研討,同時組織到海創基地、智慧e谷、杭州夢想小鎮、鄉村振興示范點德清縣等地,進行現場教學,個人感覺收獲很大,既開闊了視野,又啟迪了思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聯想到2018年,南京、杭州、武漢、成都、天津、海南、長沙等地紛紛出臺“政策措施”發起“搶人大戰”,背后折射的是對“人才”資源的渴求。如何結合巢湖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引智聚才,打造鄉村振興巢湖篇,是我們每一位人才工作者必須要深入思考和努力實踐的課題。
打造高品質的人才隊伍,關鍵要在“引、用、留、培”上下功夫、做文章。
——“引”,即引進什么樣的人才?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今后各級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高質量完成這一重點工作,離不開一支高質量的人才隊伍。要打破“為了人才而人才”的局限,堅持在鄉村言鄉村,樹立明確的目標導向,瞄準規劃、農業、旅游等專業人員。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關鍵“部位”,有針對性地開展“引才引智”,產生“集聚效應”,樹立起區域的品牌定位。
——“用”,即用好引進來的人才。“引才引智”的同時,更要“用人留人”,注重工作平臺的建設與體制機制的建立。沒有這兩者的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就會像“巴比倫花園”,看起來很美,卻始終無法抵達。人才更在乎的是機遇和未來的發展,需要的是合適的工作崗位。如果沒有良好的就業平臺、環境,英雄就沒有用武之地,“引才引智”的初衷就難以實現,反而有“火了房地產”之患。
——“留”,即留住專業急需的人才。“用人”與“留人”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二者相輔相成。人才在這里獲得了合適的崗位,取得事業的成功,自然就有留下來的心思。對這類人才,我們應幫助他們早日扎根于此。同時,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區域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也會增加人才的“流動性”。對這類人才,我們也要“用其才智”,提供交通、住宿、補助等方面的便利、保障。
——“培”,即培養本土本地的人才。從人才流動的趨勢看,越是高端人才,其“流動性”越強,越難長久地停留在某一地區,所以培養本土本地的人才就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目前,學校教育、培訓仍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一些新現象值得我們注意。如,部分縣區在實踐中,通過農業經理人、農業企業家等群體有效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取得突出成效。這類群體應是我們今后的關注重點。
通過“引、用、留、培”四個關鍵步驟,為建設高品質人才隊伍打下堅實基礎。有了人才保障,我們才算踏出建設高品質美麗鄉村的第一步。
打造高品質的美麗鄉村,關鍵要在“規劃、產業、服務”上謀創新、求突破。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涉及農業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生態等多方面工作。結合本次培訓及日常學習工作,我認為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側重對“規劃、產業、服務”人才的引入與培養。
——規劃打基礎。如果將鄉村振興比喻為蓋房子,那么規劃就是“打地基”,決定了能蓋多高、多穩的房子。“地基”打的不深不穩,“房子”就會存在安全隱患,如果隱患難以補救,則只有推倒重建,造成時間、資源的浪費。既然規劃如此重要,編制產業發展、土地利用、鄉村發展等中長期規劃就成為重中之重,規劃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鄉村長期發展的“瓶頸”。如何突破“瓶頸”?首先,擴大人才吸引力度,充實規劃人才隊伍,提供數量上的保證;其次,完善人才培養規劃,增強知識業務水平,實現質量上的提升;最后,充分引入社會資源,利用市場人才儲備,建立多元化的渠道。
——產業強筋骨。產業興則區域興,產業強則區域強。產業活力反映了區域的經濟社會活力,具有指向標作用。通過對德清縣等先發地區的學習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發展、確立自身的主導產業,是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的長久動力。當然,產業范圍的涵蓋很廣,需要多樣化的人才,這里只重點闡述農業人才和旅游業人才。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有二,一是規模化,一是精細化。但無論是哪種趨勢,都離不開智力支持。如前文提到的農業企業家和農業經理人,前者解決生產什么的問題,后者解決如何銷售的問題,直指農業生產的兩大難點。同時,鄉村游日益成為旅游業的“新寵”,消費市場廣闊。我市部分村落發展“鄉村游”條件良好,目前也已擁有一定的名氣,后續如何將品牌做大做強,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
——服務提品質。伴隨城鄉一體化理念的深入人心,鄉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與城市地區雖有差距,但總體形勢趨于向好。硬件設施有“硬軟”之分,“硬件”建設更多屬于資金投入范疇,而“軟件”建設則有賴于高素質的服務人才。通過城鄉統籌發展,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亦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以柘皋鎮為例,汪橋集、五爪崗等美麗鄉村建設初現雛形,在空間布局、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等方面有所改善,但距離“空間優化形態美、功能配套村容美、興業民富生活美、生態優良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鄉村生活品質仍有提升空間。通過鄉村生活品質的提升,使傳統村落逐步由單純的生活單元過渡為生產生活有機結合的新單元,村民生產與生活高度融合,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