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不下去的村干部
發布時間:2017-10-27 19:23:51 來源: 閱讀次數:1633
2011年7、8月間,巢湖市欄桿集鎮依法進行了村“兩委”的換屆選舉工作。這其中,人們發現一個“怪”現象:一位普通的村干部,年齡已超出文件規定的任職標準許多,竟然“換”不下去。要說這次選舉,超齡的這位村干部選不下去是“怪”;那還有更“怪”的:早在2008年村級換屆之際,這位干部就已超齡,可竟然也沒“選”下去。其實,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民群眾不愿他離開村級工作崗位,農村工作太需要這樣的好干部!這位干部就是該鎮朱橋村原村委委員李忠新,男,1952年8月出生,高中畢業,中共黨員。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李忠新就供職于村級,歷任村團支書、副書記、書記,并村后任村委委員至今。任職期間,他健全強化了村級黨組織、規范了村級財務、卓有成效地成立了“李逢集農民戶用水協會”,減輕了農民生產用水費用、修通了村級水泥路、實施了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整治了1187畝的農田、優化了村居治安環境……而他在工作中,犧牲個人家庭利益、傷了腰、擦破了皮、累倒了生病、墊付工作費用、忍辱負重等等,更是人們司空見慣了的事。幾十年埋頭苦干,終于將一個全鄉最落后的村一改而成為如今的先進村。
生活中,他是低調的人;工作中,他是忙碌的人。生活簡樸、辦事節儉是李忠新幾十年做人的準則。蒸一碗雞蛋、加一個咸菜,就是一餐飯;辦事時,他能在夜間步行幾十里路奔走于鄉間。曾今一次去市里開會,由于他腳穿一雙舊“回力鞋”,過于簡樸,以至于工作人員認為他不是參會人員而不讓其進會場。后來,還是鎮黨委書記給了他一雙皮鞋才讓他“風光”些。說起工作,應該說,他是圈內最忙碌的一位。怎么來形容呢?按村民的話來講:就是自己家的事也不會這樣“賣命”!他能頂著烈日在田間一轉就是一天,而他人卻時不時地躲到樹蔭里;他能堅守在抗旱、防汛河段上十天半月不回家,而家就在近處;他上午在工地上摔傷了腰,而下午拄著拐棍他又來了……。李忠新如此付出、如此不求回報,他不是有意做“形象面子”給別人看的,不為別的,只因他自始至終掮著“是黨員、是干部,就要為人民做事”這么一種信念!
他的付出,贏得人民的稱贊和上級的肯定:2008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優秀協會主席”(全國僅11人,事見《居巢大事記》)、2009年為巢湖市“三感”人物候選人、2009年后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他的事跡被選錄入“創先爭優教材”)。
李忠新的工作,不靠高壓手段而用維維真情;不依耐職位權力而憑拳拳真心。難怪人民群眾背后里稱他是身邊的“沈浩”、“王坤友”和“焦裕祿”;難怪有鎮干部說:每個單位若有一至兩位“李忠新”,還有什么事做不好!
鑒于人民群眾的強力要求,李忠新同志雖然已超過本次換屆選舉的年齡標準,組織上經過研究和請示,決定由他物色好后繼人選,并繼續“代班”到2012年,以期代出人民滿意的村級“后繼人”。
李忠新是好人、是好干部、是能干事的干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使他成了一匹任勞任怨的“千里馬”。可是,他能榮膺“優秀”稱號,成為人們學習、效仿的榜樣,只是近幾年的事。而今,他即將離任了。
離任了,他自身為民的服務范圍、服務能力就局限了;他作為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也將減弱了。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考:人老了,才標為先進;人去了,卻豎為典型。我們發現、培養先進典型的機制是否滯后了……
(欄桿集鎮 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