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龜山公園
發布時間:2013-12-08 16:54:00 來源: 閱讀次數:3389
巢湖三龜
在巢湖,提到龜山,幾乎人人皆知。因為,巢湖有“三龜”,分別是北龜山、南龜山和東龜山。東龜山,又名濡須山,位于湖東的釣魚臺,山上有一塔,名曰文峰挺塔,俗稱“龜山椎子”。據說,此塔為鎮山所建。南龜山,位于巢湖南岸的桃溪嘴,與北龜山隔湖相望。
龜山公園所在地的龜山,實際上是北龜山,位于巢湖東口,以其形似龜而得名,是巢湖“三龜”之首,因而,人們常說的龜山,就是指北龜山。
“龜山高126米,龜頭昂起,南入巢湖,龜尾蜿蜒,北連崇山。山青水碧,燕語鶯啼,宛如彩墨畫卷。龜頭之上,佳木蔥蘢,芳草如茵,環境清幽……”上世紀90年代,因旅游業興起,當時的巢湖市人民政府修建了龜山景區,并在景區的龜山公園里建一亭,亭內豎一碑,碑上鐫刻《龜山景區碑記》,用優美的文字詳細描述了龜山及其風景。
靈龜望湖
在龜山腳下的觀景臺上,矗立著一只大石龜,身后石壁上鐫刻著“靈龜望湖”四個大字。據《龜山景區碑記》記載:“山麓湖灣置石雕巨龜,高1.68米,重11噸。靈龜戲浪,啜霞眠月,饒有情趣。”
的確,這只石龜與眾不同,龍頭、鳳爪、龜身,形如愛好負重、馱石碑的龍子赑屃,卻沒有駝載石碑。而鐫刻《龜山景區碑記》的石碑,則放在石龜身后的碑亭內。
“你看看,這只石龜的樣子,面向湖心,背靠龜山,昂頭擺尾,好像是在奮力劃水前行。所以,這是一只靈動的石龜。”在龜山公園里開電瓶車接送游客的朱玉宗,今年41歲,老家就在龜山公園附近的下朱村。他對石龜的設計和構造,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他指著石龜介紹說,“湖邊的龜,自然離不開水,假如用石碑壓住它,它和身后的龜山,也都動不了了,離開了水的湖龜,那是沒有靈氣的死龜。”
登山看水
沿著龜山公園的臺階,拾級而上,可以到達龜山頂。
“站在山頂上看巢湖,才能真正感受巢湖的大氣磅礴。”朱玉宗說,他小時候,爬過很多次龜山。現在游客所能到達的龜山頂,并非是龜山的最高點。到達最高峰,還需要走一段沒有路的路。峰頂有一塊巨石,形如魚之脊背,站在這個“魚脊”上看巢湖的風景,感覺尤美。
“登望湖臺閑眺,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鷗鷺回翔,銀帆點點,漁舟晚唱,彩霞似錦,遠峰蒼茫,無限風光,盡收眼底……”《龜山景區碑記》上的文字描述印證了朱玉宗的話。
另一位去過山頂看風景的游客,也用詩一樣的語言描寫了眼前的景致:只見萬頃碧波至此陡然收縮,東擁而去,大有湖水自西天傾潑而來之勢。
龜山夕照
若論龜山風景之最,當屬龜山夕照。古人將此景列為“巢湖三絕”之一。
傍晚,站在龜山上,向西看巢湖,煙波浩渺無邊無際,紅日西墜入巢湖,發出萬道霞光,把湖面染成了金黃色。看到此景,誰都會感嘆大自然之美。
“縱目湖天遠,煙霞一望收。”這是清代詩人劉楨,登牛山望焦湖(巢湖原名焦湖)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去過龜山公園的人,往往會覺得將此詩句用在登龜山望巢湖時的描寫更為貼切。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在龜山腳下的石壁上,就刻著劉楨所寫的這一詩句。
“我很喜歡看夕陽,有時候站在山上看,有時候躺在巢湖岸邊的草地上看,偶爾也會到公園里坐著看落日余暉。”朱玉宗說,龜山公園里,不僅風景秀美,而且空氣質量也很好。
“親水”公園
龜山公園最大的特點就是親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親水公園”。在公園里,人們既可以通過伸向湖心的觀湖臺,“零距離”感受巢湖的浩渺煙波,也可以行走在湖邊的棧道上,與巢湖碧波“親密接觸”。
為了方便市民“親水”游覽巢湖,當地于2008年10月動工建設龜山休閑廣場,2011年建成正式對外開放,現已成為巢湖北岸一處極佳的休閑場所。
“作為龜山公園的一部分,龜山休閑廣場結合濱水休閑空間和景觀休閑空間特點,初步形成五大功能區,即:入口景觀區、水鄉濕地風貌區、濱水休閑景觀區、濱湖觀光區、山體健身游憩區。”巢湖市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龜山休閑廣場里,不僅有許多別致的雕塑,比如,石雕曲譜《巢湖好》等,還有茶舍、餐廳等休閑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