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欄桿集鎮:聚焦“準穩響”讓黨員教育電視片“有形有效”
發布時間:2024-06-03 08:27:28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11120
近年來,巢湖市欄桿集鎮堅持將制作一批有影響力、感染力的黨員教育電視片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題材選定、影片攝制、成果轉化等方面“求新求效”,用高質量精品佳作為黨員教育賦能增效。
整合資源、統籌謀劃,保證選題“路線圖”畫得“準”。以省市重點制片任務為“風向標”,以新時代農村黨員教育管理需求為“著力點”,研究制定年度黨員教育電視片攝制工作計劃,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領域涌現出來的優秀黨員事跡,特色亮點做法等納入攝制計劃“素材庫”,系統梳理出“望梅亭”“憑欄說事”“幸福柳”紅色驛站等7個重點選題。整合“陳原道故居”“柳集政治生活館”等紅色資源,用好影視公司等平臺資源,成立由鎮組織室牽頭,聯合鎮宣傳辦、文化站等部門,加強選題前期謀劃、中期攝制、后期推廣等全流程對接,進一步完善上下聯動、內外貫通的工作機制。建立“村(社區)申報-鎮組織室初審-黨委會過審”選題工作機制,重點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建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先進典型等工作,組織開展問需調研。2024年度,“‘幸福柳’的一天”攝制項目目前已進入到腳本審定、拍攝準備階段,預計6月完成制作。
匠心打磨、精心攝制,保證品質“壓艙石”行得“穩”。堅持精品意識,加強腳本策劃、拍攝手法、后期制作全要素全過程管理,注重收集梳理拍攝主題的視聽資料,深入攝制現場實地調研走訪,與演員面對面訪談,就拍攝細節、注意事項等加強溝通,確保電教片內容“有血有肉”,結構“有板有眼”,成片“有形有效”。打破傳統“說教”模式,用老百姓能聽得懂、看得懂的鏡頭語言和剪輯手法,明確拍攝對象的矛盾點故事線,用老百姓的語言講好老百姓的故事,提升畫面的真實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審定作品。由主創人員、鎮黨委組織委員、基層黨組織書記、影視公司等組成的專家團隊,按照“初審—修改—再審—再修改—成片”的原則,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精心打磨作品,力求成片“有溫度”“接地氣”。近年來,共向省市推薦黨員教育電視片3余部,其中《尋道》榮獲“第十六屆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特別獎。
聚焦轉化、注重學用,保證成果“傳聲筒”吹得“響”。始終把成果運用作為電教制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基層遠教站點為載體,將近年來制作推出的《尋道》《老李的新手機》《一封家書》等多部黨員教育電視片納入“10號遠教課堂”播放清單,實現遠教站點和黨員受教全覆蓋。把黨員教育電視片作為黨員教育日常學用“活教材”,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通過集中學習觀看、現場交流,營造學思踐悟氛圍。2023年以來,利用黨員發展培訓、“青春加油站”、組工例會等形式播放57次,受眾黨員1233人次。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為載體,鼓勵引導廣大黨員在服務群眾、生產生活等實踐中亮身份、踐承諾,同時積極開展先進表彰、“身邊榜樣”等事跡宣傳,大力營造“向先進看齊”的濃厚氛圍,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