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突出“四重”促“四事四權”工作法取得實效
發布時間:2022-12-30 15:09:08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3999
自推廣“四事四權”工作法以來,巢湖市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實際 ,將“四事四權”工作法與基層網格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在全市12個鎮、5個街道精心選擇一鎮一街作為試點,先行推廣“四事四權”工作法,為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推動實現基層治理新局面打下堅實基礎。
黨員問事“重三問”,打造網格化的群眾聯系鏈。注重“分類問”。在農村,建立“支部書記網格指導員+黨小組長網格長+黨員網格員+村民”模式;在城市,建立“小區黨建指導員+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模式。聚焦“選誰問”。注重從老黨員、老干部、老退伍軍人、老教師、老模范等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員中遴選網格員、紅色小管家。明確“怎么問”。要求網格員和紅色小管家要常態化開展巡查走訪,第一時間收集群眾各方面信息,及時排查化解日常糾紛。如,柘皋鎮將網格建在支部上,注重從“五老”中遴選網格員,充分結合疫情防控、民生醫療、移風易俗、環境整治、反電信詐騙等方面工作,收集群眾訴求353條,現場解決問題195個。臥牛山街道注重城市基層治理團隊建設,建立了由網格長、社區小管家、企業職工等組成的網格治理團隊。小區(片區)黨支部通過積極開展“三亮一做”活動,在小區顯著位置公布50名黨組織書記、59名紅色小管家工作職責、聯系方式。
群眾說事“重三好”,促成常態化的動員參與鏈。載體用好。柘皋鎮充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代表工作室、“紅色驛站”等微平臺微陣地,現場解決群眾的揪心事、新難題。臥牛山街道創新載體建設,依托“睦鄰議事廳”,梳理群眾訴求,探索形成黨群協商議事“一詢四議兩公開”辦法,解決了很多影響群眾生活的積壓問題。平臺搭好。亞父街道建立一批片區級黨群站點,整合便民服務、居民議事、個人調解等11項功能。目前,依托黨群服務站及時解決群眾訴求110余件,提供政策咨詢服務600余人次,協調提供水電維修、心理疏導等便民服務70余次,調解化解鄰里矛盾糾紛160余件。機制建好。柘皋鎮創新建立網上問策制度,利用微信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線上聽取群眾心聲、收集訴求,實現“云辦公”。臥牛山街道建立積分管理制度,創新利用“紅動網格 愛巢有我”APP,966名在職黨員實名注冊,主動認領社區任務清單并根據完成情況賦相應分值。
代表議事“重三清”,成為靈活化的調解服務鏈。議事對象清。注重發揮“兩代表一委員”、網格長、紅色小管家、樓棟長、熱心村(居)民、各類志愿者、物業服務企業優秀黨員等作用。推進“五老”調事,鼓勵“五老”人員參與村(社區)事務。議事內容清。對黨員問事、群眾說事未能解決的事項,積極引導群眾等各類代表共商共議、參與推動、實施監督。柘皋鎮積極動員“五老”人員、群眾代表、志愿者等組成5-10人代表議事會,針對網格員走訪日志上反映的痛點問題進行議事決議,提請支部辦理。亞父街道聚焦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定期召開議事會議,召集黨員志愿服務隊,解決群眾身邊“煩心事”,并引導黨員居民成立“銀發巡邏隊”、“調解服務組”等志愿服務隊伍19個,開展安全巡邏、鄰里調解、環境提升、義剪義診等互助志愿活動,累計服務1400余人次。議事辦理清。引導村(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將“代表議事”與“四議兩公開”結合起來。對矛盾糾紛問題,通過開展“四員一律”進村(社區),健全落實訴調對接、警民聯調等工作機制,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臥牛山街道積極引入司法力量資源,開展各類法制講座12次,2200余人次參加聽講,接待群眾法律咨詢320多次,依法化解群眾糾紛6起。
支部辦事“重三抓”,形成閉環化的難題兜底鏈。抓民主決策。臥牛山街道對涉及社區治理的重要事項、重大問題,嚴格遵照“四議兩公開”制度,2022年以來共辦理各類重大事項、問題32件,無一例群眾投訴、信訪。抓閉環管理。柘皋鎮各村(社區)黨組織實行每周例會制,對網格員或“五老”未能解決和反映緊急的事項進行會商,逐條事項分析研究,并落實“兩委”成員具體領辦、督辦、聯辦,建立事項、任務、責任人、完成時限“四個清單”,事項落實情況通過網格員、“五老”向群眾通報反饋。抓共建共治。臥牛山街道持續用好“四聯四定”工作機制,落實轄區82家單位參加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個清單,相關單位積極參與,主動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