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鎮:“123”工作法護航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
發布時間:2022-11-03 08:38:05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3257
近年來,巢湖市壩鎮秉承著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發展目標,著力打造“123”工作法,護航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聚焦“一個引領”,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力量。以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采取“黨組織+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讓黨組織成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強力引擎”。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定期組織召開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會議,對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細致分析、深入指導,幫助梳理破解工作開展中的難題。2021年,消滅了集體經濟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全線達到20萬元以上。截至當前,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的集體經濟強村達到5個,力爭今年年底全部實現集體經濟目標。
盤活“兩種資源”,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堅持資產資源和人才資源的重要作用,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注重人才隊伍的培養。盤活資產資源,提高造血功能,立足挖掘各類資源潛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投資471萬元建成姥山村高標準農田1280畝,推進沈衙灌區提升改造工程,夯實農業產業基礎;采取招租等形式對集體山場、林場和流轉的耕地對外發包,共流轉1200畝閑置土地種植荸薺、瓜蔞,既增加了集體收入,促進了企業生產,又帶動了群眾就業。盤活人才資源,加強隊伍建設,為加大村級后備干部的引進與培養,實施“引、育、留、用”四項舉措,通過公開招聘的方法,2020年招聘13名村級后備干部,2021年6名村級后備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2022年計劃再招聘14名村級后備干部,繼續充實人才隊伍;督促村干部參加成人教育和業務培訓,拓寬視野,提升理論知識水平;“一帶一,師幫徒”,通過鎮領導班子成員與年輕村干部結成幫扶對子,強化干部人才的實踐鍛煉。
實行“三條規劃”,創新產業發展格局。堅持特色產業發展,依托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示范基地,因地制宜的大力發展茶葉、稻蝦、粉絲加工等特色產業,茶園種植1.6萬畝,年產干茶18萬公斤;水稻種植4.12萬畝;粉絲加工年產80萬斤;油茶種植面積2000畝,年產茶油2萬公斤;推廣“稻蝦共養”生態種養模式。加強特色品牌建設,為進一步提升特色產業發展后勁,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加強“都督翠茗”“南巢若水”等農產品品牌建設,2022年8月姥山村成功注冊商標“姥山灣”,適用范圍包括各類鮮活農副產品等,推進壩鎮境內的優質農業資源整合,打造一條有品牌、有品質的特色農副產品供應鏈。創新特色營銷模式,積極發展電商產業,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截至目前,農村電商發展至5家;對綠色資源、旅游資源、人文資源較為豐富的村,通過自主開發,發展生態旅游、休閑觀光、“農家樂”項目,讓一部分村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