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藍圖 走在“堅定不移闖出新路”前列
發布時間:2017-10-26 11:42:32 來源:本站 閱讀次數:1769
對標“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藍圖走在“堅定不移闖出新路”前列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 宋國權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用“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對安徽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用“敢于做一些領跑的事情”寄托著對安徽發展的殷切期望。在此期間,總書記還親臨合肥視察,稱贊“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是創新的天地”,希望“再接再厲、更上層樓”。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省委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對于合肥來說,關鍵是要貫徹落實好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積極投身于推進五大發展的“安徽行動”,努力交出一份體現省會擔當和創新使命的“合肥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旗幟鮮明講政治,矢志不渝講看齊,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加強理論武裝和思想引領,樹牢“四個意識”,強化“四個自信”,做到“五個純粹”,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合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一大目標、五大任務”,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地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五大發展行動”為載體,以全面從嚴治黨強化政治保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努力在全省“當標桿、當示范、當排頭、當榜樣”。我們持之以恒轉作風,以上率下勇擔當,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講重作”專題教育、專題警示教育,認真學習、嚴格遵守黨章,堅決執行《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突出“關鍵少數”,強化問題導向,堅持以上率下,著力破“四風”、樹新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政治文化建設,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把“忠誠、干凈、擔當”作為座右銘,奮力譜寫中國夢合肥篇章。 五年來,合肥的發展不斷地積小勝為大勝,突出體現在“五個新跨越”:一是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2012年至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規上工業總產值分別連跨2個千億元、5個百億元、4個千億元臺階,分別達到6274.3億元、1114.1億元、10071.3億元。2016年,實現了“千億財政”“萬億工業”的突破。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4%,1月至8月財政收入增長14.1%。二是產業發展實現新跨越。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5.5∶55.3∶39.2調整為2016年的4.3∶50.7∶45.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別達到57%、20.6%。傳統產業不斷改造升級,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三是創新能力實現新跨越。2016年,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012年的2.78%提高到3.1%,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等自主創新主要指標全部進入省會城市前7位,技術合同交易額占全省55.3%。四是城市能級實現新跨越。十八大以來,累計完成“大建設”投資1500億元,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全面提升,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66.4%提高到2016年的72.1%,縣域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提高到33%,省會經濟首位度提高到26%,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在省會城市中進入前十位,合肥都市圈實現戰略升級,與皖北結對合作成果豐碩。五是城市定位實現新跨越。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創建目標,特別是合肥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內陸開放新高地,今年又被賦予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等新的責任。 一是充分用好“關鍵一招”,緊緊牽住改革“牛鼻子”。著力提高改革行動能力,圍繞中央及省委部署,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穩步落實。全面推行權力、責任、涉企收費“三項清單”制度,“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紅利快速釋放。出臺實施《合肥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實施方案》,相關領域改革開始破題。 二是持續增強“第一動力”,聚焦打造發展“新動能”。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充分發揮科教優勢,下好創新“先手棋”,著力支持源頭創新、打造創新平臺、構建產業高地、建設“人才特區”,涌現出量子通信、鐵基超導、核聚變、智能語音等一批原創性或全球領先成果;建設了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一批研究平臺;新型顯示、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集成電路、量子通信、生物醫藥、高端醫療裝備、燃氣輪機等一批新興產業接續突破;全球首條10.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等一批牽動性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出臺人才工作“20條”,未來5年安排不少于20億元。當前,重點是圍繞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動對接“2+8+N+3”創新體系,統籌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等疊加效應,有序推進“全創改”,聚力抓好“三重一創”,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一號工程”,規劃建設濱湖科學城,著力構筑“設施群”、配置“全要素”、建設“生態圈”,加快構建全面創新體系。 三是積極融入“三大戰略”,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聚焦“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著力推進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米”字型高鐵網絡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國際機場、水運港口等功能日益提升,逐步形成水運港、國際內陸港、航空港、跨境電子商務港、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對外經濟合作服務等“八大平臺”,加入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點。2012年至2016年,全市進出口總額累計達949.4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由16億美元增加到28.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32.3%,外商直接投資已超過2012年全年。目前,在肥外資企業達到64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強企業達40家。 四是堅決呵護“金山銀山”,全力打好綠色“生態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致力打造“生態樣板”,累計投資500億元實施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建成污水處理廠26座,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長制”,巢湖整體水質由Ⅴ類好轉為Ⅳ類。巢湖流域成為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引江濟淮工程啟動實施,省級巢湖河長制正式運行。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九大行動”,空氣質量優良率提升到69.1%。2012年以來,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1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8%,提高4.6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長制”。加強土地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三大革命”、“三線三邊”整治統籌推進。單位GDP能耗分別降至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的67%、56%。 五是牢牢把握“民生指針”,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民生作為“指南針”,全市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八成。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到2016年底,全市112個省級重點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數減至1.8萬人;扎實開展“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和“百日攻堅”行動,“四帶一自”產業扶貧等措施收效良好。統籌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各方面,切實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2013年至2016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分別為9.4%和10.9%,達34852元、17059元。全市新增就業累計9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下。開展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動,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提質提速提品提效。出臺“十條新政”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探索開展國家住房租賃試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26.1萬套,基本建成20.2萬套,綜合整治老舊小區523個。深入推進平安創建,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六是始終突出“最大政績”,從嚴從實種好黨建“責任田”。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不斷壓實“兩個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深入推進“學系列講話”“學黨章黨規”,出臺學習規定,改進中心組學習,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及時完成黨內規范性文件清理,建立黨委法律顧問制度,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導權、話語權。堅持好干部標準,嚴格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市縣鄉黨委集中換屆圓滿完成。嚴格干部監督管理,開展“裸官”問題、違規兼職等一系列專項整治。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進社區黨建“三有一化”、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深化黨代表任期制,創新開展“四聯四定”“一線為民工作法”。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深化紀檢體制改革,市一級派駐監督單位增加到83家,實現市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監督全覆蓋。認真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扎實推進“四個全覆蓋”。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大力支持人大、政協和“一府兩院”及群團工作。 我們一定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主動對標“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藍圖,奮力走在“堅定不移闖出新路”前列,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良好精神面貌和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